当前位置:在线查询网 > 在线文书写作查询 > 浅谈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_财税统计

浅谈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_财税统计_在线文书写作查询


浅谈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    满意·企盼·思考
    --浅谈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农民增收。今年初,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,山东章丘市免征全部农业税及其附加,并按统一部署,对种粮农民实行了粮价直补,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。大半年过去了,减负后的农民现状如何,当前农民在想什么,盼什么?带着这些问题,利用回老家的机会,笔者与父老乡亲们通过聊天的方式,进行了农村现状的调查,虽然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,但从中对农村的现状、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也略见一斑。
    一、   满意与赞扬
    在同父老乡亲们座谈之前,我先拟定了一个调查提纲,主要是:农民收入情况:包括种植收入、成本、纯收入(未扣除人工费),今年与农村税费改革以前的对比;农民思想动态,包括当前农民在想些什么、盼些什么,对党政工作有那些看法和要求等。在调查中,坚持让父老乡亲们各抒己见,愿说什么说什么,为免除群众顾虑,不让群众填什么调查表,将调查到的素材拿回来后梳理。通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,自己的脑海里逐渐形成了目前农村"三多三少"的印象。
    (一)农民收入增多,负担减少。
    通过调查,发现农民收入比往年普遍增多,以种粮农户为例:
    --农村税费改革前:
    1、毛收入:村里每亩地年产小麦400公斤,玉米500公斤左右,按去年粮价小麦每公斤1.04元,玉米1元计算,每亩毛收入920元左右。
    2、亩成本:
    (1)小麦。机耕20元,机播10元,肥料216元(50公斤二氨138元;50公斤尿素78元),麦种21元,浇水3-4遍60元(因井深用电较多),农药、除草剂等15元,机收及运输费40元,共计382元。
    (2)玉米。机播12元,肥料120元,玉米种15元,浇水2遍40元,农药除草剂15元,机收40元,运输脱粒15元,共计257元。
    (3)每亩均摊农业税费75元左右。
    3、净收入:除去上述费用,在不计算人工费的情况下,每亩纯收入大约206元(如按每个劳动日15元计算,用工尚不足14个)。按村里人均耕地1.9亩计算,种粮农户年均收入391.4元.种粮农民劳动一年,好的持平,差的亏本。
    --今年的情况:
    今年,由于粮食价格上涨,小麦每公斤增0.44元,玉米每公斤增0.3元,仍按原有亩产量计算,每亩约增收326元,其中扣除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,每亩增加收入约262元。在此基础上,加免征农业税费每亩75元,粮价直补款13元,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相比每亩纯增收入330元。按村里人均耕地1.9亩计算,该村人均增加种粮收入在660元左右。彻底扭转了种粮农民不赚钱的局面,使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中真正得到了实惠,提高了父老乡亲的生活水平。
    (二)干群之间交往多了,纠纷上访的少了。
    前些年,因群众收入少,负担重,加上财务管理混乱,村里干群关系非常紧张。见了面不是吵就是闹,根本说不到一块,纠纷上访时有发生。现在,通过实行乡镇会计集中记账中心统一管理村里的现金财务,每月一次张榜公布,接受群众监督,基本杜绝了村干部的随意收支、公款吃喝现象。又通过免征农业税费,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农村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。干群之间交往多了,共同语言多了,许多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,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从根本上得到缓解,上访告状现象不再存在。今年的粮食定购任务不用村干部催缴,三天就完成了任务。
    (三)赞颂党和政府的多了,发牢骚的少了。
    以往,只要坐到一起,往往听到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埋怨和牢骚,有些话甚至非常尖锐。现在,同老百姓坐在一起,听到的是对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赞扬,或是对农村发展的建议。父老乡亲们在座谈中,普遍赞颂胡锦涛、温家宝等领导人经常深入基层、知民情、顺民意,先后出台了减免农业税、粮价直补、农机购价补贴等许多爱民政策,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,权为民所用,利为民所谋。咱章丘的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文件精神,一是宣布自行免征全部农业税费,二是由农村会计记账中心统一管理集体财务并定期公布账目,三是由市里统筹保证乡镇村运转,不再集资加重农民负担。这些都是贯彻"三个代表"重要思想的真正体现。
    二、担忧与企盼
    在听到一片叫好声的同时,我发现在农民心里也有一些担忧,对党和政府有五个方面的企盼:
    (一)三个方面的担忧。
    1、担忧减负增收政策的长期性,害怕政策会变。许多群众受长期思维定式的影响,认为历朝历代没有不缴"皇粮国税"的,上述减负增收只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权宜之计,过不了几年就会改变。
    2、担忧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太猛,会抵消增收政策带来的优惠。今年以来,在粮食价格上涨的同时,化肥、农药、煤炭、燃油价格上涨迅速,
    很多农民认为如果国家不加以限制,早晚工业品价格的涨价幅度会大大超过农产品涨价幅度,政策带来的好处会被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所抵消。
    3、担忧土地政策会变,30年的承包期合同难以履行。主要因(1)取消农业税后,农民实现种田"零税赋",免费种地如同免费吃饭,加上近年年景又好,农民都争着承包耕地。新生小孩抢着要耕地,死亡人家不愿退耕地,婚入嫁出的土地处置遇到了新问题。(2)临近交通干线的害怕土地被征用,虽然实行"一次征用、永久补偿"政策,但相对于大葱蔬菜种植效益来说,土地补偿费要低的多。
    (二)五个方面的企盼。
    1、企盼党的减负增收政策能够长期执行下去。父老乡亲们都说,党的政策像太阳,照到哪里哪里亮。这样的好政策,连续执行上几年,俺农民的生活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。如果长期执行下去,农村的经济、文化、教育及社会秩序将会得到根本的改善。
    2、企盼党和政府能够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给以有力调控。他们认为,作为弱势群体,在市场这个大棋盘上,农民很难与工业品的价格上涨抗衡。现在,政府虽然对化肥农药等垄断商品出台了指导价,但往往指导价中的上限成了商家的最低价,到了农时季节不用又不行。在市场搏弈中,吃亏的大多是农民。所以盼望政府能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中真正发挥有力的调控作用。
    3、企盼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不动摇。现在,一方面由于农村税费政策的改变,土地在农民眼里变得越来越金贵,有人无地与无人有地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。另一方面,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,使建设与土地的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。对此,老百姓知道绝对的不调整是不可能的。他们企盼的是党和政府能在把握"适度"的原则下,出台相关的政策,小动大不动,稳动不乱动,在绝大多数人满意的情况下,使党的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执行下去。
    4、企盼政府强化服务功能,帮助农民加快富裕步伐。在座谈中,发现他们对政府及有关部门有以下要求:(1)盼望在信贷资金上提供帮助,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。(2)盼望对农村种植加强较超前性的技术指导,给予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。(3)盼望对农村就业问题进行政策引导、技术服务。如开办专业技术培训班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工业操作技术的培训、给有专业技术的农民颁发专业技术评定证书、统一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等。(4)盼望整顿劳动用工秩序,为解决农民工的拖欠工资问题真正实施法律服务。(5)盼望政府关心照顾好农村弱势群体,建议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,由上级财政实行专项补助。
    5、企盼乡村干部作风尽快转变。调查中发现,对市以上党委政府的赞颂较多,对乡镇村干部的意见仍不少。群众反映取消农业税后,不再催粮派款,乡村干部繁重的事务已大大减轻,理应提高对群众的服务功能,但至今在服务功能上未有多大改善。农民盼望乡村干部尽快的将精力转变到为农民增收服务上来。
    三、关于建立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思考与建议
    农民的担忧与企盼,应是我们工作的切入点。笔者认为,为打消农民的担忧,让农民的企盼变为现实,当务之急,是从创新工作机制入手,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。
    (一)优化行政效能环境,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机制。
    要从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取向和政绩考核机制入手,抓好乡镇政府的行政效能建设:第一,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,不能把"发展是硬道理"简单地理解为"数据增长是硬道理"。要在思想上真正实现由"官本位"向"民本位"的转移,转变工作作风,提高政府施政效率,缩小政府债务规模,为农民增收减负奠定基础。 第二,将农民增收纳入政绩考核体系。要通过众多信息采集点的设立,建立完整准确的农民收入监测统计机制,重依据、不估算,不以表面繁荣为政绩,把党的富民政策创造性地惠及到农民身上,形成务真求实的政绩考核机制。第三,加强行政执法,优化农民增收的社会环境。在农村,农民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:一是某些乡村恶势力对农民的财产和人身的侵害;二是某些商家卖假种子、假化肥、假农药,或哄抬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农民经济利益的损害。面对这些制约农民增收的不安定的社会环境,首先,要从建设农村政治文明入手,抓好民主法制建设和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,以稳定的法制环境让农民安心增收。其次,要强化行政执法检查,严厉查处扰乱市场秩序哄抬物价的行为,坚决打击贩卖假种子、假化肥、假农药的行为,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。
    (二) 优化财政金融环境, 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 。
    1、 优化财政金融环境,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。为使资金在投向上重点向农业倾斜,首先应加大财政扶持农业的投入力度,并制定鼓励资金向农业流动的导向性政策,促进政府和社会资金参与农业基础建设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。在财政资金、国家贷款使用上,应引入政府采购机制、项目跟踪监督机制,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使其真正起到促进效应。其次,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,有效解决农民储蓄大量向非农产业流动,而农民生产生活贷款难的问题。通过改善农村信贷服务,促进农民增收。(3)积极拓展农村信用担保业务。由信用担保机构在进行资信考察的基础上,运用财产抵押担保和反担保方式,为农民购买农机、发展大棚蔬菜、花卉种植、禽畜及水产养殖、林果业生产等提供贷款担保,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。
    2、 创新农业保护体系,健全农业增效的稳定机制。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,继续贯彻落实好对农民的增收减负政策,重申党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30年不动摇的政策,鼓励农民在政策范围内进行土地流动及调整,自主规避市场风险。并 针对农业生产尤其是风雹等自然灾害易发区的特点,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相结合的保护机制,使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少和规避。
    3、调整县乡收入分配格局 ,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。针对乡村可用财力的相对减少、集体保障功能弱化,农村因病因灾返贫、人口逐渐老龄化,以及愈来愈严重的农民就业问题,必须抓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。首先,要构建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援助体系,通过完善各级财政对低保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,让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体逐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。其次,要构建农村医疗救助体系。健全完善以农民个人缴费、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,建立并运行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,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问题。
    (三)以科学的发展观构筑促进农民增收的服务体系。
    (1)实施"再教育"工程,提高技能促增收。一是充分发挥现代化网络教育功能,建立以农业远程教育和县、乡、村三级农业培训相结合的农民"再教育"培训体系。以此推动高效农业示范园区、示范村、示范户为主的技术示范体系建设。二是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,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,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。对达到相应技术水准的,评定技术等级,颁发专业技术证书,使其尽快融入市场,实现就业,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,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,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。三是建议围绕高效农业建设,建立县级高效农业研究会,通过聘请农业院校教授、集中本市农业专家、吸收有知识、有创新意识的青年农民参加,形成农业新技术研究体系,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    (2)实施"走出去"战略,在劳务输出中实现增收。增加农民收入,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使农民走出第一产业,进  入二、三产业,走出乡村进入城镇。这既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,也是快速增加非农收入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。为此,第 一要推进农村非农化,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,推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市驻地和中心镇转移同时,加强以农业产前、产中、产后服务为特征的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,如成立专业化的机械作业队、防治病虫害的植保作业站、从事农产品集散运输的物流公司等,将一部分劳动力就地转移到服务产业中去。第二完善政府劳动部门管理调控的劳动力市场,通过提供就业信息、组织劳务输出、抓好劳务人员管理、搞好法律维权等一条龙服务,引导并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或海外劳务市场有序流动。第三,善待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,取消针对农民工的不合法和不合理收费,特别是整治恶意拖欠、克扣农民工资的行为。使技能培训、就业介绍、就业后服务管理融为一体。
    (3)实施"卖出去"战略,抓好物流促增收。目前看,农产品流通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:主要表现在(1)市场体系不健全,基础设施差,交易模式和手段落后。(2)信息不畅通,流通渠道多乱杂,产销难以实现定单化。(3)流通主体数量多、规模小、素质低、组织松散。(4)农产品处于浅层次开发状态,加工、包装原始、叫得响的品牌不多。这些都是与农业市场化需求相背离的。  实施"卖出去"战略,要 用工业的管理理念去发展现代农业。一要针对农业科技贡献率低的问题,加快农产品品种、品质的结构调整,尽快建成有特色、成规模的农产品产业带。在此基础上,积极开发粮食蔬菜、干鲜果品、肉蛋奶产品深加工技术,拓展包装业,增加附加值,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。第二,针对农村市场信息不灵的问题,建立快速、准确的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服务体系。建议成立精干效能的农村物流信息网络中心,密切注视市场动态,掌握农产品期货市场行情,积极探索产销直挂,连锁经营,物流配送,品牌营销,网上交易等新的营销方式,促使生产与市场及时挂钩,引导和发展定单农业。第三,重点建设像寿光市那样的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。以批发市场为主体,以集贸市场为支撑,以要素市场为辅助,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辐射面,从搞好物流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增加农民收入。


财税统计